|
頻率計檢定方案 二維碼
1974
發表時間:2016-11-26 09:41作者:同步天下來源:原創 為保證計量院/所的頻率計的測量準確性, 我公司特制定出由我公司自主研發及生產的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頻穩測試儀、標準時間間隔發生器、的及其他的時頻產品組成以下頻率計檢定方案,以供參考。 一、系統組成 本系統由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標準時間間隔發生器、頻穩測試儀、合成信號發生器、功率計等設備進行測試。 配置說明: 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作為標準頻率源的參考標準用以合成信號發生器的長期穩定度,精度滿足以銣原子頻率標準為標準的頻率計量測試工作。銣鐘馴服后的高穩晶振可提高短穩,用以測量被測儀器的短期穩定度。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同時也作為標準時間間隔發生的參考源,用于提供標準信號,產生標準時間間隔信號。 二、系統特點 本系統具有可靠性高、配置靈活、測試精度高、測量范圍廣、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系統可靠性高 SYN3204型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內裝美國原裝進口的銣振蕩器,其MTBF(最大無故障工作時間)可達20萬小時,該頻標設備將銣振蕩器、低噪聲高穩OCXO與GPS高精度授時、測頻及時間同步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銣振蕩器輸出頻率自動溯源同步到GPS衛星上,提高信號的長期穩定性和準確度。銣鐘馴服后的高穩晶振可提高短穩,用以測量被測儀器的短期穩定度。 SYN3204型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實物圖如下: SYN5610型標準時間間隔發生器是一款**的精密脈沖信號和時間間隔發生器,本產品采用直接數字合成技術,選擇高精度恒溫晶振作為內部時鐘基準,對脈沖信號進行計數觸發或單次觸發輸出,具有多個輸出通道和外觸發輸入通道、外頻標輸入通道,多種脈沖信號輸出,使用7寸大液晶觸摸屏,全數字控制,實現高精度脈沖發生測試。 SYN5610型脈沖信號發生器實物圖如下: SYN5609型頻穩測試儀是一款頻率標準信號時域測量比對儀器,采用差拍法原理實現阿倫方差的測量,對輸入的頻率標準信號的頻率準確度、短期穩定度等進行測試。通過數據處理和計算,可得到頻率日波動、開機特性和頻率漂移率等參數,其測量算法和數據處理完全符合國家檢定規程對有關頻標特性測試的規定。 SYN5609型頻穩測試儀實物圖如下: 2.系統配置靈活 系統中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標準時間間隔發生器、頻穩測試儀等靈活搭配。使單位購買儀器的價值得到充分利用,不至于造成浪費。 3.測試精度高 三級計量單位一般以銣原子頻率標準為單位的最高標準。我們知道全世界最高頻率標準是以HP5071A為代表的銫原子頻率標準,其主要技術指標為短期穩定度:≤1.5E-11/1s,≤5E-12/10s,準確度為≤1E-12。SYN3204型GPS馴服銣原子頻率標準當GPS天線按照要求架設后輸出頻率的準確度可以達到≤1E-12。銣原子頻率標準馴服后的高穩晶振頻率標準的短期穩定度:≤5E-12/1s 。 三、 部分檢規 1、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目測被檢頻率計外觀,觸摸各開關及輸入插座;正確通電并按說明書操作。 2、 頻率測量范圍、輸入靈敏度及測量誤差的檢定 如下圖連接所示: 應注意合成信號發生器輸出阻抗與被檢頻率計輸入阻抗相匹配。若輸入端帶有衰減器,則將衰減量調到最小位置。輸入信號頻率超過1Ghz時,要求合成信號發生器輸出電平誤差小于0.5db,連接線插入損耗小于0.5db,否則采用功率計測量輸出電平。被檢頻率計選擇頻率測量功能,閘門時間選取1s。 3、時間間隔測量范圍及測量誤差 從測量的最小值開始,之后原則上按每10倍程一個測量點,直到測量的最大值。若頻率計量程是分檔的,則最低檔按上法選取,其他檔只選取該檔的最大值。 脈沖寬度測量如下圖所示連接 正/負脈沖寬度測量:時間間隔發生器輸出單個或連續正/負脈沖信號,同時加到被檢頻率計具有時間間隔測量功能的兩個輸入端,一個輸入端觸發斜率置于正/負,另一個輸入端觸發斜率為負/正;對于有單通道脈寬測量功能的計數器,則正/負脈沖信號加至該通道后,選擇正/負脈寬測量功能,通常觸發電平設置在最大輸入電平的中間值上,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4、檢定結果的處理 按照標準檢規要求檢定合格的頻率計,出具檢定證書,檢定不合格的,出具檢定結果通知書,并注明不合格項目。 5、檢定周期 頻率計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一年 (摘自JJ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通用計數器檢定規程) 四、產品售后 西安同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所提供的產品進行品質保證,并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非人為造成產品故障損壞的,我司提供壹拾貳(12)個月免費保質期。質量保證期自設備交貨驗收之日起。在產品質量保證期內,出現因產品自身質量造成的故障情況,采取整機返修、寄送配件、提供備用產品等方式,提供全面免費保修服務 五、正在使用測量設備單位 陜西風雷儀表有限公司(618廠),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中航工業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613所),中航工業,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513所),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航天控制儀器研究所(13所),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湖北省地震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