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互轉模塊 二維碼
5185
發表時間:2016-06-15 15:00作者:小安來源:西安同步原創 目前工業控制中經常會遇到單端轉差分信號,差分信號轉單端,單端信號轉差分等情況,單端信號有著傳輸線纜少,使用簡單等特點,差分信號有著抗干擾能力強,傳輸距離遠等特點,所以現實工業控制中需要將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實現互轉,這樣的互轉模塊就是必不可少的。 1、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互轉舉例 比如在電機同步控制,增量式編碼器分配或測量系統中,印刷、印染等編碼器信號和PLC電平不一致的場合,常常會需要將單端信號轉為差分信號,或者差分信號轉單端信號,方便PLC控制其他工業設備。 2、單端信號介紹 單端信號為一端和地形成信號兩端,有明確的地,輸入的信號按照高于或低于地信號分為正輸入和負輸入單端信號的優點是,省錢方便大部分的低頻電平信號都是使用單端信號進行傳輸的。一個信號一根線,最后 把兩邊的地用一根線一連。 缺點在不同應用領域暴露的不一樣 歸結起來,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抗干擾能力差。 目前常用的單端信號有TTL,CMOS,HTL、NPN、PNP等單端傳輸信號,西安同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單端信號轉差分模塊是完全兼容以上幾種信號,所以用戶只需要搞清楚轉換模塊的供電電壓和輸入電壓,特別要說明的就是NPN和PNP必須分清楚,兩者的工作原理不同,必須單獨選購。 3、差分信號 差分信號是兩端差別信號和參考沒有明確的地,輸入信號相對高于或低于另一端信號而分為正輸入和負輸入。差分信號抗干擾能力強,同時干擾兩線干擾相互抵消。 目前常用的差分信號是RS422/485差分信號,一般都是-7v-—+7v,電壓200mv識別,傳輸距離在1000米以內,實際使用盡量控制在一百米左右,因為傳輸距離過長會衰減并且容易受到干擾。編碼器里面還有一種是長線差分驅動信號,一般供電可以從5v-30v之間,傳輸距離在100米左右,是目前編碼器使用最廣泛的傳輸方式。 為滿足實際需求,我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生產了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互轉的兩款信號轉換設備,分別為SYN5007A型差分轉集電極開漏輸出模塊和SYN5007B型集電極轉差分模塊。 下面對這兩款差分轉單端設備分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4、差分信號轉單端模塊 SYN5007A型差分信號轉單端模塊,即差分信號轉集電極???,RS422/485/長線傳輸等轉換為NPN/PNP等單端信號,是將伺服編碼器光柵尺等A+,A-,B+.B-, C+,C-,D+.D-,轉換成標準的PLC的A,B和C,D相高速計數信號,具有抗干擾強,傳輸距離遠等特點。 簡單的原理圖,如下圖所示: 差分轉單端示意圖 產品功能 1) 1組5V-30v差分編碼脈沖A+,A-,B+.B-, C+,C-,D+.D-,輸入; 2) 1組5V-30v NPN編碼脈沖信號A+ ,B+. C+, D+輸出。 技術指標
5、單端轉差分信號模塊 SYN5007B型單端轉差分信號模塊,即單端轉集電極模塊,是將PLC 或者上位機的集電極脈沖信號(NPN,PNP)轉換成差分脈沖信號,提供給控制器(伺服)所需的差分脈沖信號,差分信號抗干擾能力比集電極信號抗干擾能力強。集電極信號就是使用簡單,相當于一個開關信號,外部可以隨意供電,方便實際使用。 簡單的原理圖,如下圖所示: 單端信號轉差分???/span> 產品功能 1)1組5V-30v NPN(可選PNP)編碼脈沖信號A,B輸入; 2)1組5V-30v差分編碼脈沖A+,A-,B+.B-輸出(可選多組輸出); 技術指標
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互轉的這兩款設備,功耗小,抖動小,可靠性高,隔離度高, 可長期連續穩定工作,客戶可根據應用要求,選擇合適的設備。 6、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互轉模塊價格 目前差分轉單端和單端信號轉差分信號都是非常通用的模塊,價格一般不高,國外的價格在兩三千元錢,國內的價格也是參差不齊,有些是代理其他廠家的互轉模塊,價格就會稍高,如果是模塊廠家直銷,價格就會有很大優勢。西安同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采用廠家直銷,價格只有國外價格的四分之一還少。 國內有些小企業也做單端和差分信號互轉模塊,價格超低,但是他們的質量無法保證,沒有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沒有自動化生產線,一般只有一兩個人,售后更是無法保證,更嚴重的就是產品的抗干擾性很差,實驗室也許可以用但是一旦放到實際場合就無法使用,因此建議一般的技術人員在選定型號之前多了解一下生產企業的實力和技術服務能力。 7、差分和單端信號互轉模塊廠家 西安同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差分轉單端信號模塊和單端信號轉差分信號模塊已有近10年,生產經驗豐富,售后服務完善,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擁有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完全保證批量生產,完整的脈沖信號測試系統,精度完全超過目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所有差分轉單端信號產品均經過嚴格測試驗證,質量完全可靠,可以放心咨詢采購。
上一篇網絡時鐘同步系統簡介
|